1 生理性腹瀉
1.1 原因
生理性腹瀉主要發生于初產蛋雞。 蛋雞從育成后期到開產初期的生理變化大,這一時段蛋雞雌激素分泌量多,卵巢和輸卵管發育快,但免疫物質產生相對減少,機體的免疫力相對下降。為滿足產蛋的需要,初產蛋雞需要攝入大量營養物質,而過高的蛋白質水平和過量的石粉、貝粉等會增加雞的代謝負擔,并損害腎臟,進而引發痛風、 腹瀉。飼料更換過快,過多使用粗纖維含量高的米糠、 麩皮等飼料,也會使雞因消化功能異常而腹瀉。
另外,誤將生理性腹瀉當作病理性腹瀉治療,并大量、 長期、 重復使用抗生素,可導致雞腸道正常菌群失調而加劇腹瀉。飼料中過多使用劣質魚粉,導致雞大量飲水也會引發腹瀉。
1.2 防控
1.2.1 養雞場應根據不同品種雞的生長特點配制、 使用飼料。蛋雞育成后期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能過高,盡量不用粗纖維含量高的米糠、 麩皮等喂雞,必須使用時也應嚴格控制用量。初產蛋雞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超過 16%,育成雞飼料中鈣的含量保持 2%,產蛋高峰期保持在 4%,而石粉和貝粉用量以不超過 4%為宜。
1.2.2 更換飼料循序漸進。蛋雞從育成到初產需要從喂育成料過渡到喂初產蛋雞飼料,而換料必須循序漸進,在 5~7 d 內換完,換料時,一般育成料(正使用的飼料)的 2/3+初產料(待更換的飼料)的 1/3 用 2 d,育成料的 1/2+初產料的 1/2 用2 d,育成料的 1/3+初產料的 2/3 用 2 d,最后全部換成喂初產料。
1.2.3 保護初產蛋雞腸道菌群平衡,飼料中添加益生菌,如乳酶生等。禁止使用發霉飼料,每千克飼料中投放 50 萬單位制霉菌素,可防霉菌毒素對雞的腸道造成不利影響。
1.2.4 初產蛋雞出現腹瀉時,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治療。飼料中添加 0.3%~0.5%的碳酸氫鈉,飲水中添加 0.1%的 VC 等可預防應激引發的腹瀉。
1.2.5 為避免雞大量飲水而腹瀉,飼料中的食鹽含量應控制在 0.3%以下。
2 病理性腹瀉
2.1 原因
致病性大腸桿菌、 沙門氏菌等引起的細菌病,禽流感、 新城疫、 傳染性法氏囊炎等病毒病,球蟲、 蛔蟲、 絳蟲等寄生蟲病都可引發蛋雞頑固性或流行性腹瀉。有的疫苗免疫后會輕微損傷蛋雞的腸道,進而引起腹瀉。
2.2 防控
蛋雞避免發生細菌性、 病毒性疾病及寄生蟲病,正確進行免疫。
3 環境性腹瀉
3.1 原因
如夏季氣候炎熱,雞飲水量增加,可導致排尿量增多,所排糞便稀薄。
3.2 防控
及時采取降溫措施,加強雞舍通風,避免雞過量飲水而腹瀉。